首页

视频同好踩踏网

时间:2025-05-29 16:38:15 作者:甘肃借“通道优势”加速开放 浏览量:25153

  中新网西宁10月15日电 题:青海森林覆盖率最高县:“生态司法+补植复绿”,为高原大地“充植”

  作者 刘洋

  十月,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的“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层林尽染。广袤的青海云杉和沙棘,挺立在深秋的山岭上。

图为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的“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  刘洋 摄

  大通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已达43.3%,居青海省首位。地处大通县东北部的塔尔镇东庄村,山林密集、水草丰茂。其独特地形十分适宜农牧业发展,因此,当地居民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牧业,而这,也是当地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但据记者了解,2021年底,被告人马某某等六人,认为植树造林影响到了村民放牧和饮水,先后两次阻挠大通县某苗木繁育专业合作社造林工程进度,并煽动东庄村村民损毁树苗、破坏围栏,致使15.2亩林地受损、2542株苗木损坏、2300米网围栏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9909元(人民币)。

  “由于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恢复性司法模式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至关重要。”大通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马媛说。

  2022年,大通县人民法院在审理由大通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马某某等六人故意毁坏财物(林木及周边围栏等)一案时,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法院提出的关于环境资源审判中,要将法治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先予以执行督促违法责任人对毁坏林地及时补植复绿。

图为“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2400株青海云杉和42株沙棘完成补植。刘洋摄

  “在生态环境保护案件中,生态破坏往往具有持续时间久、危害程度大等特点,一旦错过合适的修复时机,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环境资源公益诉讼的目的便难以达成。”马媛介绍,“由于六名被告人当时均羁押于青海省西宁市第一看守所,考虑到补植复绿的季节性要求及生态修复的预期效果,各被告人的家属及当地村民‘代为履行’了树木补植复绿和围栏修护。”

  2022年5月7日,2400株青海云杉和42株沙棘完成补植。6月8日,2300米网围栏及167根三角铁立柱修复完毕。

  “先予以执行补植复绿,最大限度平衡了生态修复和利益损害,兼顾了生态修复与被害人经济补偿。”马媛说,“这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到案件办理‘前审后续’中的典型案例。”

  2023年7月,当地法院在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设立“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并与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签订了《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工作协议(试行)》。

图为记者来到“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查看2542株苗木补植情况。刘洋摄

  “通过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大通法院综合运用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马媛说,“这也是大通法院在这里设立‘生态修复补植复绿基地’的初衷和目的。”

  在距离案件审结、补植修复一年后,承办法官再一次前往补植复绿区对苗木成活率向东岔林地护林员及苗木繁育工作人员进行了回访。

  “通过实地查看补植树木的成活情况,成活率基本达到了85%以上。”大通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蒋清燕介绍。

  “案件不仅要判得好,还得要执行得好,只有把司法判决的结果切实履行到实处,我们的绿水青山才能够得到长久的保护。”蒋清燕说。(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财长:中国财政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文化创新必须具备强烈的原创意识。”冉冉表示,尊重原创,就是尊重创造的意义。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要注重激活民间智慧与创新热情,让老百姓参与实践并成为创新的主体。“譬如搭建文化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和有识之士发挥集聚效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文化创新社会效果。”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借助这张“电子身份证”,实现人人可扫码、信息可追溯,推动电梯的安全指标状况在监管部门、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之间的即时共享,也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紧急呼救渠道,推动电梯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池黄高铁九华山站房通过竣工初验

当日,在匠心·视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的埃及展区里,纸莎草画展位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69岁的埃及艺术家莫森正专注地在莎草纸上为游客们绘制个性化的图案。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丨确保各方面改革举措配套衔接 重点抓好三方面落实

7月15日,总队十二支队接群众举报后,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开展追查,在大兴国际机场出租汽车蓄车场查扣京BD***53出租汽车,发现该车计价器铅封已被破坏,并私自改动,存在用遥控器控制计价器里程和多收费情况。经过调查,十二支队对车辆所属出租汽车企业违规行为,予以1万元行政处罚。

杭州亚运会开赛!中国代表团出战

作为中世纪“黑暗时代”的产物,西欧的封建农奴制从公元15-16世纪开始废除,随之而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从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斗争和一场内战,奴隶制于1865年12月在美国正式被废除。封建农奴制在1861年的俄国、1864年的波兰、1894年的冰岛、1918年的波黑及1923年的阿富汗寿终正寝。但直到1959年,在已经宣告和平解放7年多的中国西藏,这个制度仍然在顽固地坚持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